发表在社团活动的文章

社团活动(4) 宗箐葳

(这是作者参加二研社12月21日观影活动的体会)

1.首先是对于‘俯瞰风景’本身之所以会让人害怕、甚至于产生跳下去的冲动的解释(略长而易懂):
‘从高处俯视的风景是极其壮观的 就连一毛不拔的平地也会让人觉得极其动人 可是 过于宽广的视野反而会生成与这个世界之间的隔阂 比起自己身体能够感觉到的周围狭窄的空间此刻正映在自己眼中的 这个宽广的风景才是自己所居住的世界
这种认知本来是没有错的 问题是 无论如何 心中也无法涌起自己存在于这个无垠世界之中的实感 在这里 作为知识而存在的理性与作为经验而存在的实感互相摩擦 直到某一方变形 导致意识开始出现混乱 然后··· ’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存在的实感’与‘知识的理性’之间产生的矛盾。
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坐观光梯逐步上升/下降的过程、在游乐园中的各种高空体验,之所以会触动我们的心,原因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解释。禁忌前辈之间提到的‘缸中之脑’之所以会引发人们一种自杀的冲动也就在于如果单纯作为一个脑子的话,是没办法体验‘自己存在的实感’的,从而引发矛盾。

2.其次是关于背负罪孽与选择道路的人生哲学:‘不应当背负着罪孽去选择道路,而是应该背负起自己选择道路的罪孽。’
这让我一下就想起了《游戏王mugen》第二季第七期3P大佐选择与千星一战的问题,大佐之所以选择一战是因为背负了手刃同族涅墨西斯的罪孽、背负了违反与帝龙契约导致悲剧发生的罪孽、背负了老六来灭族时自己不在家人族人身旁保护他们的罪孽……所以她选择了与千星一战。同时,显然,她并没有任何意愿去背负自己选择道路的罪孽,即如果真的打赢了千星所造成的封印被破坏的罪孽,以及打输了搭上自己这条命,让自己剩下的同伴们痛苦的罪孽。
在三次元中,作为一个立足于社会的人,我们在选择道路的时候是受到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制约的,同样也受到我们过去犯下的罪孽的制约,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当着眼于未来,考虑清楚自己决定所带来的结果,而不是被自己身上的罪孽冲昏了头脑来做出自己的决定。

3.最后分享一段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关于自杀的对话:

“……嗯,是怎么样呢。比如说我感染了一个不得了的病毒,只要活着东京的所有人都会死。我死了就能够拯救大家的话,我恐怕会选择自杀的。”
“那是什么嘛。那样不可能的事情怎么能当例子。”
“没什么不可以吧。不过,我想那也是因为我的懦弱。因为没有在与东京市民全体为敌的情形下生存下去的勇气,所以才自杀的。这样比较轻松。一时的勇气,与不得不持续到永久的勇气。哪一边比较痛苦很明显吧。”


责任编辑:陈萱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