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薄薄的阳光穿透过红纸的镂空,我仿佛在黑暗中沿光走去,真实地看见覆在剪子上的寂寞,也看见了生生不息。
我随手抽起一张纸,手指轻夹纸的尖角,剪刀深浅出入,算作再回顾一遍窗花的工艺。即将把她教给社区里的孩子们,为此练习过许多遍,心中既是一份忐忑,也是一份欣喜。
记得我们有幸来到非遗基地,那是一座古城角落里的雕花楼,窗台上的绿藤如帘幕般垂落在地上。窗外是青黑色的瓦,而窗内,绷架上的顾绣尚留着浅浅勾勒的笔痕,绣花针欲言又止地斜斜立着。基地的老师教会了我们剪纸。起初学会的我,怎么也捉摸不透她的变幻莫测。若不是在同一时空里剪完的,即使是同种样式,也绝非一样的感觉。剪纸艺术是手与心的作品,我们要承续的,不仅是中华精粹的形,更是中华精粹的神。
可是在那座雕花楼里,一切寂静却寂寞着。一副顾绣的完成,要多少个心无旁骛的日夜呢;用一生去传承剪纸的一位位老师们, 要跨越多少个春秋的孤独呢?没有孤独,则没有传统吗?
她不会寂寞下去,因为有我们在。
而此刻阳光正好,我来到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社区,讲台下的同学已在等待着我。
孩子们捏着红色的彩纸,手势不免显得生疏。我便告诉他们:这不是描红般地循规蹈矩,而是用心去丈量,用手去实践的艺术。起初,大家剪出的线条总有些棱角,我慢慢地讲解着,凑近了为他们演示。大家埋头练习着如何用剪刀画出饱满的弧线,失败了,就拿起新纸从头来过。刹那间我对这份执着深有感触,这份面对传统的严肃认真,是不由自主的,是充满希望的……
一遍遍地来到我面前的询问,一张张向我展示的彩纸,在不懈的努力下,窗花的线条渐渐延伸,那景象逐渐枝繁叶茂。
当孩子们一起展开彩纸时,看着那一朵朵盛开的窗花,惊喜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当剪纸艺术由我传递向在座的每一个人时,心中流动着的希望与成就,正如阳光般剔透。
没有孤独,才是传统。因为在每个人的执着承继下,她终生生不息。我们想承继的不仅是有形的生命,更是无形的神韵与精粹。
责任编辑:刘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