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读书者言的文章

读书者言(3) 游走在虚实之间 李佩憬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640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一个邪恶的天才尽其所能来欺骗我,使我周围的一切外物都成为他所创造的假象与幻觉,我将无法分辨,并相信这是真的。这句话看似玄乎其玄,但根本的意思既是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其实非常小,以致于我自己也没法清楚自己此刻是否真的坐在电脑前、用手敲击键盘写出这篇文章——也许这一切都只是想象。的确,古今中外最为伟大的作家所具有的独门绝技,就是可以自由地游走在想象与现实之中。近代作家鲁迅的这项特征在他的《故事新编》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新编》全都是改编自众人耳熟能详的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就像我之前写到过的,鲁迅在这八个故事里,用着大白话,把那些我们所熟知的故事主人公的人设砸了个稀巴烂,是他们反而看起来像民国时期的普通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奔月》故事中那妻管严的后羿和他蛮不讲理的妻子嫦娥——这故事分明就是记载了一出现代家庭的闹剧啊。但是鲁迅却用他那巧妙的构思,把这些现代的、现实的元素和古典的、想象的神话结合在了一起,通过传统故事来借古讽今,有种指桑骂槐的意味。

书中尤其注重反应的一个现实问题便是旧中国国人——包括底层贫民和下层儒生——的愚昧与腐朽。这个在《补天》中体现为忘恩负义的人类,在《理水》中体现为质疑禹的灾民和书生,在《采薇》中体现为顽固不化的伯夷、叔齐,在《出关》中体现为敲诈勒索老子使他写下《道德经》却又不加以珍惜的守关官员,在《非攻》中体现为亏待刚使他们免于亡国之祸的墨子的宋国人。鲁迅通过这些虚假的故事,帮助自己更强有力地反映针对现实的强烈看法。

看完了鲁迅那以虚衬实的《故事新编》后,我想起了一个对虚实看法截然不同的唐朝人:李白。他的宗旨,便是充满浪漫主义的以虚为主,以实为辅的信念了。

通过李白的诗作《梦游天姥吟游别》,不难看出李白对于人生的看法:那些想象出来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才是自己那狂放不羁的灵魂的构成;而那些真实存在的东西,反而象征那些“蓬蒿人”为其钩心斗角的功名利禄,这也正是最为自己所不齿的东西。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不仅表明李白从不愿向权贵低头,更表现出他不向世俗妥协、而是要守住那内心深处的灵魂仙境的意志。为了现实而淡化精神的,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但真正为了灵魂放弃尘世的,古往今来应该屈指可数。

可能我们的世界本身就像《黑客帝国》里的一样是完全虚假的,一切实体都是虚无的;也有可能人类本就是完全理性、完全现实的动物而想象与情感本身只是复杂的逻辑推理罢了。不管怎样,我认为鲁迅与李白教给后人的道理是明确的:虚拟与现实的差别很小,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灵魂的纯真、同时紧跟现实社会的发展,如此才可能不忘初心、一路砥砺前行。


作者:李佩憬
责任编辑:刘奕和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