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阶级之间挣扎前行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池塘之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其实,中国农村的底层社会更像是池塘之底。”尽管这篇文章是在路遥《人生》一书三十多年后所作的一篇文章,但这句话正印证了《人生》中高加林的故事。
​高加林的人生富含着小说特色的一波三折。他高中毕业,回到农村当老师,却因为关系户被顶替;在灰暗之时,他得到了巧珍的爱,而后又获得了走进城市的机会,从而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乡土地;在城里打拼的日子里,他又挣扎于两女的爱情之中,挣扎于城市与农村之中,并最终选择了更有可能让自己在人生路上前行的城市;但城市并未能选择他,走关系的他最终被告发,又回到了自己的黄土地上,做起了那原本属于他的老师。
​故事结束了,但这戏剧性的小说不禁令我在惋惜男主角的同时升起对于人生的思考:一个身处底层的人,究竟如何才能挣扎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高加林是一个愿意不断向命运挑战的人,他的好胜心、他的进取心促使着他不停地向前摸索,在人生的路上缓步前行。他为了自己的前途,走出农村走进城市;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在两女之间选择了黄亚萍这位城市女性的代表……身为农村后人的他向往着城市、向往现代文明。在他接触到新兴文化的时候,他选择进步的一面,在停滞不前与挣扎前行中选择了后者。
​但在书中,他的虚荣、他对在城市中成为不相称的一员的恐惧,都生动地体现出他在落后农村与先进新兴世界之间夹缝之中不断上游,不愿下沉回到愚昧落后之中的心理。他想要逃离这养育他却陈旧压抑的乡土之地,但最终因被告发又回到了这黄土地上。他回归农村,本以为会受到讥笑,发现的却是家乡人的热情与淳朴。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农村,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的挣扎最终败给了现实。
​在这篇小说之中,我看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差距,看到如高加林一样的青年对于先进现代文明的向往,更看到了这些努力挣脱落后桎梏的青年的挣扎与努力。但他们大多最终还是失败了,农村与城市就似割裂开来,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对立而又不能相通。
​《池塘之底》一文之中,提到农村父母拼命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农村,进入城市中的大学。那时候,更多的人看见了代表现代化的城市的先进,也注意到了城乡之间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农村的人们开始不断地走进城市,挣扎着前进。“但生命并不会因我一时的出逃而定格。当我逃出一个池塘之底后,等待我的将是一个更大的池塘之底。”进入城市之后,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挣扎,只不过在人生的路上前进了一步。
​高加林的戏剧性人生是一个悲剧,但他作为一个怀疑落后思想、满怀向前抱负的“上升人”代表,的确已经“挣扎”到了他的极致。尽管他通往城市、通往先进物质与精神的路途失败了,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许多,但看似失败的他其实已经完成了他所能做的。所谓贪婪、不懂得满足的帽子扣在他头上,乍一看有点道理,但对于一个心怀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人,其实是不公平的。我们不能否认高加林的先进性,只能把他最终的失败归结于当时时代与社会的悲哀。
​如今,高加林式的失败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成功的走进了城市。同时,教育的政策让农村或是城市的下层也获得了更先进的思想与知识。可以说他们都已经脱离了曾经的落后与愚昧。但他们真的就此成功了吗?或许还是未知数。
​其实,无论是农村抑或是城市,都已经分好了阶级。身处下层阶级的人们能有一些充满抱负、好胜心强而又愿意拼搏的年轻人,他们努力向上挣扎,在这巨大的池塘中不断上浮,用尽自己的每一丝力气。但终究,他们也只能向上走上一两层罢了,离那顶部还差的远。
人生的挣扎总是艰难的,而进取心以及对于先进新兴事物与思想的向往是人成长、发展路上所必须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阶级的固化已经造成了下层人民“挣扎”的愈发困难,若想向上方的阶级进发,可能光通过满怀抱负的挣扎、自己不断地努力依然不够。
高加林所生活的年代,其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但如今,随着进入城市的方式越来越容易,这鸿沟已不再如从前一般。但它以另一种方式扩散到了上层阶级与中产阶级之间的差距,作为中产阶级的成员,普通市民也很少再有人能够成为上层精英阶级的一部分。而在国家日渐注重公平的当今,尽管中产阶级较下层的很多人可以受到比以往更大的益处与支持,但也有一些优秀的、可能向上层阶级进发的中产阶级失去了很多机会,而他们的挣扎似乎换来的并未见得是一种成功。可以说,他们正是落入了那更大的“池塘之底”。
由此看来,我们都像是这阶级固化社会中的高加林,意欲上浮却又无能为力。“因为我们根在其中,注定会像夏天的那朵荷花,在生命的冬季到来之时,慢慢沉入池塘之底。”在阶级之间的挣扎,可能注定是无力的。而中产阶级的根也就如当时农民一般,若是向上冲击失败,则宣告的一定是重新沉回底部。
在阶级之间的挣扎前进,终将是越来越困难的。我们可能必须认清这个现实: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有多么强的进取心与对上层的向往,成功的概率始终都是微乎其微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高加林一般,在挣扎前行之中稳住脚步,抓住所有机遇,才有极小的可能真正实现跨越阶级的渴望。


责任编辑:杨欣悦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