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不久和朋友聊天时她发送了一条“我们现在是不是跟当年武汉一样,全国瞩目。”嗯,确实全国瞩目,但这次的“瞩目”好像有些不一样。

先说说第一则新闻:上海一女士求助叮咚买菜外卖员,给相距甚远的听障父亲送菜。因交通管制,外卖员一路辗转,27公里的路程走了近4个小时。为表达感谢,该女士分别是给外卖员的微信、支付宝转账,均被其拒绝。最后,给外卖员充了200元话费。此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人们被温情打动。但有网友对“200元话费”较真,认为该女士给外卖员的报酬太少。4月6日网传该女士因受到网络暴力跳楼。“善良这么廉价吗?”“像在打发乞丐”“这不是正能量,是在欺负老实人”类似的不堪言论轰炸着这位女士的生活,但事实上女士十分感激外卖员,也尝试过转钱,但外卖员认为帮助他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才没有接受,并且在得知顾客被网暴后也难受的睡不着觉。这证明当事人双方,对彼此对整个事件的态度都非常正面,而这些谩骂全部都是由仗着互联网上可以隐藏真实身份而进行的无端的人身攻击。近年来,类似于刘学州这样的网络暴力致死事件其实不少,但司法机关也只停留在认真查处刘学州父母将其“送走”、校园性侵的法律责任,并没有对网络暴力进行举措。随着法律的缺陷被不断暴露,人们所看到的只是不断增多的参与讨论的没有真实面孔的一张张网络之嘴。痛心之余,我们真的应该深刻反省:为什么?为什么要无端揣测他人的善意?为什么要什么事都故意用自以为戏谑的口吻调侃一二句?一场雪崩的诞生,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不要总是在悲剧发生之后,才去反思自己的言论是否过火。

第二则新闻是一网友的父亲生重病,但疫情各个医院都纷纷关闭,急症也只是挂止痛针,毫无其他处理。但各个医院给出的回应都是“现在别来医院,不接收病人住院,无法进行治疗,没有医生,没有病房,没有医疗资源。”后来总算预约到了一个医院的手术,该网友得到一张非常紧张的通行证,用了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出小区去医院。但网友仅仅与下楼取物资的母亲隔着隔离线匆匆见一面后便返回,却不曾想到父亲在几天后便离世了。该网友为自己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而万分后悔。“我当时就应该冲破这条线,冲破这毫无人性的障碍!这样我至少能看我爸爸一眼!我后悔自己为什么这么老实的做一个好公民,却不能做一个好女儿!疫情让骨肉分离,亲人不能在一起!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受苦受难,但我们的底线是亲人要在一起。” 当时网友哭着喊着求民警让她去见爸爸最后一面,他们却说这是“小事”,让她呆在原地不能出去,配合他们的抗疫工作。令我不解的是:事到如今,其实因得新冠而去世的人远没有为“配合防疫工作”而失去治疗非疫情疾病机会的人数多。明明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究竟这“抗疫工作”有多伟大,能让陪伴亲人度过人生中最后的时间都变成民警口中的“小事”。(当然抗疫固然是伟大的,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其实这类的事一直都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发生。可是这一次,是上海,没想到在上海也会有这样的事。上海,国家化大城市,这个素来以“文明”著称的城市,是多少人的向往之处,又是多少人的故乡。只是人性无论在低贱抑或是高雅之处,只要达到底线,都会将最真实的一面赤裸裸地显露。

最近频频出现“四月之声”的视频,对于被全网封杀,我无话可说。只是,现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论如何情感的流露都不应该被指责、被随意地销毁。

记得在两年前的武汉封城中看到的更多是“众志成城”,各地人民的鼎力相助。时至今日,或许是觉得疫情没有尽头而失去希望,人们变得麻木、疲劳,上海的封城中竟出现许多人性泯灭之事,实是令人唏嘘不已。但我们还是要相信,正如因疫情工作压力而辞职的居民区书记所说,“2022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晚,看着窗外的绿意盎然,鸟鸣花香,感觉春天快来了。”其实,春天已经来了,它虽迟但到,终将驱散不和谐的声音,引领更多正义善良之士走向前线,用真心来为“全国瞩目”的上海洗头换面,以文明、健康、昂扬的姿态再次迎接全国人民的“瞩目”。


作者:高一1班颜瑜泽
责任编辑:周子景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