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班级动态的文章

最近双11,母亲忙得热火朝天,凑单,抢券,比价……这不禁引发了我对双11这一个狂热节日的兴趣,正巧看到了这篇关于“双11”商品保价机制的观察。

双11商品交易额提高,导致各制造商和快递公司工作量上升,这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商品长时间不发货,快递速度慢,货物破损等等。我们家也常常遇到这些问题,每到这时,妈妈总会与商家客服进行电话沟通,退款退货是难免的,也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法。这篇文章写了电商平台一个新的保价政策,即“一键退差价”。

这篇文章主要还是揭示了消费者“价保难”的社会问题。

从商家这一角度来看,我认为商家有意绕开“价格保护”是情有可原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让自己有利可图,增加自己的销售额,从这角度看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无可否定的是价格保护机制对商家的价格改变会有一定的限制,有了平台这一政策的存在,商家在做出修改价格这一决定时就会考虑到更多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价格保护机制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政策。有了这一机制的存在,消费者在心理上会认为自己买到了最低价,提升他们消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来讲,消费者也能从这一政策感受到平台的关怀,感觉占到便宜,在此情况下可以促进消费。从不好的一方面来讲,正如文章中所提到的,部分消费者表示保价机制太过复杂且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完美落实,消费者的权益并没有真正得到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消费的积极性。

现如今,网购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于网购权益的保障有了更加强烈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要求商家及电商平台给予足够的保障。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徐扬生教授所进行的一次讲座,他提出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一定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完全的便利,我很认同这一观点。在短期看来,发展的确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久之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科技的无法放开,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会被手机等电子产品所束缚,这并不是科技发展的初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求政府的干预与权益的保障。


责任编辑:古雨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